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前瞻规划 > 于勇:让中国因为钢铁…
于勇:让中国因为钢铁更强大、更美好
更新时间:2021-07-27
从世界钢铁发展历程看中国钢铁目前所处地位及发展阶段
一是世界钢铁发展的重心已经转向中国。
于勇指出,纵观160多年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全球格局不断调整,生产和消费重心几经转移,依次从英国、美国到前苏联、日本,现在已经进入“中国时代”。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开始,连续23年保持世界第一,尤其是近10年来,基本占据了世界钢铁总量的半壁江山。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统计,美国曾经保持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主导地位长达81年。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稳健发展态势,以及人口基数、市场容量和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主导世界钢铁工业的时间跨度必将是一个较长阶段(不会低于美国)。
二是中国钢铁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于勇表示,我国经济长期稳健增长,为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以及世界钢铁消费增长创造了强大动力。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量占全球钢材消费增量的79.8%,除直接出口外,以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业为代表的间接出口,极大提振了进口国家和地区的钢材消费,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我国钢铁产业的稳步发展拉动了全球原燃料消费,并积极影响了全球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中国钢铁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也是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的经历与过往。
于勇认为,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对我国钢铁工业极具参考价值。这7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战后重建和经济繁荣的黄金期,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结构的调整期,中国钢铁工业的黄金十年期,中国钢铁需求峰值的平台期。钢铁产业进入峰值平台期,往往要承受产能过剩、区位布局优化和环保压力等重重挑战。这些都能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印证。中国钢铁工业要保持较长时期的平稳发展,必须从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主动实施转型升级,特别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中国钢铁工业未来的4个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将加速向‘绿色、材料、智能、全球化’迈进,必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必将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于勇对中国钢铁的未来信心满满,并点明了4个发展方向。
一是中国钢铁工业要树立强烈的绿色发展理念。
于勇表示,坚持绿色发展是我国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也是我们钢铁工业改变在全社会广受质疑的根本。当前由于我国的钢铁产能基数较大,环保水平不均衡,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国内,都受到了极大的环保挑战和关注,许多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但他坚信,我国钢铁工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专有技术,只要下决心,就能实现绿色发展。
二是中国钢铁工业要高度关注由钢铁向材料、由材料向技术的转变。
于勇指出,发达经济体的钢铁企业,除了实现了较好的产业链延伸,钢铁产品也已经延伸到了下道工序的半成品和零部件。更重要的是,这些零部件已经成为专有技术的载体。我国钢铁工业应灵活运用好钢铁零部件这个载体,向下道工序出售专有技术。
三是高度关注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在钢铁未来的应用。
“我国钢铁工业目前和世界发达经济地区钢铁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我们在进一步追求产线的大型化和规模化,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生产线的去规模化,遵循的是产线多元、小众、定制的生产模式。”于勇认为,5G是解决连续生产和不同规模定制最好的手段。我国钢铁工业要想解决装备大型化和产线规模化与未来客户的多元和定制需求问题,必须要依靠5G技术。
四是以钢铁全球化增强协同发展优势。
于勇指出,经济全球化决定了钢铁产业全球化发展方向。从“资源整合配置和贴近市场”的角度,加快推进国际、国内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
于勇最后深情地表示:“7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奋斗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时代、新钢铁、新征程,只要我们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中国钢铁工业必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挺起‘钢铁脊梁’、展现新的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中国钢铁工业是我国最早建成的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建立。新中国第一代劳模的铁锤承载着钢铁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钢铁人的灵魂。一个行业、一个工人的形象能够在人民币上体现出来,这个行业是何等的特殊。
1996年我们实现了1亿吨钢,完成了毛泽东主席在1960年的一个目标,另一方面也让中国成为世界钢铁的第一大生产国,这意味着这个国家一个全新的开始。从历史上看,很多发达经济体经济腾飞的过程,都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巨大发展,可以说每一块钢铁里都蕴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
2006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一个标志性年份,标志着整个钢铁工业供需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个供需关系的根本改变来源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在追求产量、追求效率,向追求质量、追求品种、追求多元供给转变。
于勇指出,发达经济体的钢铁企业,除了实现了较好的产业链延伸,钢铁产品也已经延伸到了下道工序的半成品和零部件。更重要的是,这些零部件已经成为专有技术的载体。我国钢铁工业应灵活运用好钢铁零部件这个载体,向下道工序出售专有技术。
三是高度关注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在钢铁未来的应用。
“我国钢铁工业目前和世界发达经济地区钢铁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我们在进一步追求产线的大型化和规模化,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生产线的去规模化,遵循的是产线多元、小众、定制的生产模式。”于勇认为,5G是解决连续生产和不同规模定制最好的手段。我国钢铁工业要想解决装备大型化和产线规模化与未来客户的多元和定制需求问题,必须要依靠5G技术。
四是以钢铁全球化增强协同发展优势。
于勇指出,经济全球化决定了钢铁产业全球化发展方向。从“资源整合配置和贴近市场”的角度,加快推进国际、国内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
于勇最后深情地表示:“7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奋斗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时代、新钢铁、新征程,只要我们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中国钢铁工业必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挺起‘钢铁脊梁’、展现新的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1996年我们实现了1亿吨钢,完成了毛泽东主席在1960年的一个目标,另一方面也让中国成为世界钢铁的第一大生产国,这意味着这个国家一个全新的开始。从历史上看,很多发达经济体经济腾飞的过程,都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巨大发展,可以说每一块钢铁里都蕴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
2006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一个标志性年份,标志着整个钢铁工业供需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个供需关系的根本改变来源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在追求产量、追求效率,向追求质量、追求品种、追求多元供给转变。
2009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钢铁市场寒冬一直持续,钢铁卖出“白菜价”,产能过剩这个原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结构性问题与钢铁牢牢绑在了一起。中国需要钢铁,中国的钢铁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空间。钢铁产量中国第一,是中国钢铁人多少年努力取得的成果,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渴望的目标,我们不能在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不去珍惜。我们现在有了世界最大的钢铁制造能力,拥有世界最好的装备,最好的环保水平、能源利用水平,这是全世界都在羡慕的。
钢铁“白菜价”恰恰倒逼了中国钢铁人重新认识该如何对待产品、对待生产组织模式、对待技术、对待客户。另外钢铁工业为制造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钢铁人克服自身困难倒逼自己改进的同时,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低的成本,极大地增强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
钢铁“过剩”,理性地讲是供需关系转变。2020年我们生产了10亿多吨钢,并没看到有庞大的社会库存。2006年以后供需关系发生改变,我们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周期,中国钢铁工业也在自身调整,产品结构升级、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钢铁“白菜价”恰恰倒逼了中国钢铁人重新认识该如何对待产品、对待生产组织模式、对待技术、对待客户。另外钢铁工业为制造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钢铁人克服自身困难倒逼自己改进的同时,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低的成本,极大地增强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
钢铁“过剩”,理性地讲是供需关系转变。2020年我们生产了10亿多吨钢,并没看到有庞大的社会库存。2006年以后供需关系发生改变,我们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周期,中国钢铁工业也在自身调整,产品结构升级、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3年包括河钢在内,中国钢铁工业一个大的改变,就是围绕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新型客户关系和供需关系。中国钢铁人不仅研究如何多出钢、多出好钢,更在研究客户需要什么钢。未来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可能是我们追赶客户的能力。
可以说没有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鸟巢体育场等这些超级工程,这个星球上几乎我们能看到的美丽都是由钢铁来支撑的。
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开始了新的转型,由生产钢材向生产材料转变,由简单的材料加工向承载技术转变。钢铁工业的发展也遵循着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律,逐步由追求数量、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追求品种、追求创新和材料转变。未来中国钢铁工业的产品将成为专有技术的承载,企业通过钢材向下游客户提供专利技术,那时中国钢铁工业会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推动着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钢铁的舞台上绽放着自己新的梦想。围绕“世界钢铁进入中国时代,中国钢铁工业用什么成就大国底气”这一话题,于勇介绍了担任世界钢铁协会主席的经历和运营河钢塞钢的经验,就陈伟鸿提出的“世界钢铁行业进入中国时间,这样的时代际遇会对中国钢铁提出什么样的希望”这一问题,阐述了中国钢铁如何为世界钢铁留下“中国印记”的认识。
成为世界钢铁协会主席,这个过程伴随着国力的提升和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强国之一,让中国钢铁工业有了巨大的市场,可以说没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中国钢铁工业的体量和实力。中国钢铁工业雄踞世界第一25年,我们现在是世界头号钢铁生产强国,同时中国制造业占据全球30%的体量,这也是实力的象征。
河钢带给河钢塞钢的变化,第一是将河钢的全球资源嫁接给河钢塞钢,让它从原来一个极具区域性特点的企业变成了一个全球性企业,第二是对它进行了大幅度技术改造,向其输出了21项中国钢铁工业的专有技术,并在欧洲注册了专利。中国对这个企业的改变是赋予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恢复它的活力,而不是短期行为。
1996年我国实现了1亿吨钢的产能,成为世界钢铁第一大生产国,世界钢铁进入中国时代。去年我国钢产能突破10亿吨,占全球钢产能一半以上,这是又一个历史性的标志。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低碳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拥有了世界领先的工艺和技术,未来中国钢铁工业也将在这些领域为世界钢铁发展贡献力量。
面向未来,于勇信心满怀。他深情地说,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钢铁行业,越来越成为一个高科技行业。未来,钢铁行业依然是我们国家不可或缺的一股坚强的力量,会支撑起共和国强大的脊梁和身躯,中国钢铁行业依然是受社会尊重的行业。中国钢铁人是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他们面向未来,不会忘记一路走过来的艰辛,会把中国钢铁工业推向更高的高度,让中国因为钢铁更强大、让中国因为钢铁更美好。